6月9日讯,随着中国男足无缘2026年美加墨世界杯的结局敲响警钟,《足球报》撰文指出,面对现状,国足和中国足球整体应理性看待并沉下心来,推进更长远的发展。文章强调,虽然这一轮的失败令人遗憾,但足球振兴工程才刚刚起步,国足实力的下滑趋势短期内难以逆转。
现状评估:实力不足是根本原因
《足球报》认为,虽然主帅伊万需对部分比赛的结果承担责任,但国足无缘世界杯的根本原因在于球队整体实力的不足。早在2019年亚洲杯后,媒体就已经预测到,中国足球将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处于下滑通道。如今,现实正一步步验证这一判断。从97到01年龄段来看,这一代球员本应成为国足的主力框架,但这些年龄段的国字号队伍战绩一直不理想,这与青训体系的薄弱息息相关。过去的几年里,青训系统的建设落后,人才储备的不足,导致了今天的国足处境。
改革与反思:从基础做起,踏实推进
与以往每次世界杯出局后的反思不同,这一次的背景更加复杂:在经历了中国足球的反腐整顿、重建秩序和振兴计划启动的大背景下,国家层面的支持已逐步增强,足球的相关制度也在不断恢复完善。中青赛的重启、中超青训梯队的建设等措施虽已初步展开,但这些改革仍处于起步阶段,足球作为一个长周期的集体项目,成效难以立竿见影。眼下的投入与努力,只有在未来的十年才能显现出其成果。
尽管如此,文章指出,国字号球队的精神面貌已有明显提升。U22和国青梯队在国际赛场上也有了些许进步,这表明基层足球体系正在恢复活力。这一变化虽为缓慢,但无疑是中国足球逐步走出低谷的积极信号。
关键所在:保持战略定力,避免频繁“折腾”
《足球报》强调,在现阶段,最重要的不是盲目地推翻现有的政策,也不是频繁更换方向,而是要坚持战略定力。中国足球的反复失败,往往源于过度的“折腾”,即对既定政策的不断变化和对现状的过度焦虑。相反,要从选帅标准、预算投入、管理制度、青训体系等方面,系统性地推进改革。只有这样,中国足球才能避免再次陷入短期内无法自拔的困境,逐步走出低谷,迎接未来的挑战。
未来依然充满希望
尽管本届世界杯预选赛的失利令人痛心,但《足球报》在文章最后指出,这并非是中国足球的“末日”。09年龄段的年轻球员已经展现出希望的曙光,整体来看,中国足球正处于由乱入治、由弱转强的关键转折点。只要坚定方向、稳住心态,踏实走好每一步,未来仍然充满可能,不必过度恐慌。中国足球的复兴之路,虽然艰难,但始终充满希望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